欢迎来到致优生活网,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

中西神话与文学,为什么中西文学都起源于神话

本文主要讲中西文学比较——神话方面,相信很多朋友对于中西神话与文学,为什么中西文学都起源于神话,以文学作品为例比较中西文化中神的异同等问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今天樱时号就来谈谈中西神话与文学,为什么中西文学都起源于神话。

西方古典的神话,或是中世纪的宗教,都令人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在宇宙的地位,与神的关系,身后的出处等等。无论是希腊的多神教,或是基督的一神教,都令人感觉,主宰这宇宙的,是高高在上的万能的神,而不是凡人;而人所关心的,不但是他和旁人的关系,更是他和神的关系,不但是此生,更是身后。

在西方文学之中,神的惩罚和人的受难,往往是动人心魄的主题:以肝食鹰的普罗米修斯,推石上山的薛西弗司(一译西西弗斯),流亡海上的尤利西斯,堕落地狱的浮士德等等,都是很有名的例子。

相比之下,中国文学由于欠缺神话或宗教的背景,在本质上可以说是人间的文学,它的主题是个人的、社会的、历史的,而非“天人之际”的。

这当然不是说,中国文学里没有神话的成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共工触地,本来都是我国神话的雏形。燧人氏相当于西方的普罗米修斯,羲和接近西方的阿波罗。然而这些毕竟未能像希腊神话那样蔚为大观。因为第一,这些传说大半东零西碎,不成格局,加起来也不成其为井然有序互相关联的神话,只能说是散漫的传说,不像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上诸神,可以表列为宙斯的家谱。第二,这些散漫的传说,在故事上过于简单,在意义上也未经大作家予以较深的引申发挥,作道德的诠释,结果在文学的传统中,不能激发民族的想象,而赢得重要的地位。

《楚辞》中提到不少神话,但是故事性很弱,装饰性很浓,道德的意义也不确定。也许是受了儒家不言鬼神注重人伦的人世精神的影响,《楚辞》的这种超自然的次要传统在后来的中国文学中,并未发挥作用,只在部分汉赋,嵇康、郭璞的游仙诗和唐代李贺、卢仝等的作品中,传其断续的命脉而已。

在儒家的影响下,中国正统的古典文学﹣诗和散文,不包括戏剧和小说﹣-﹣始终未曾好好利用神话。例如杜甫的“羲和鞭白日,少吴行清秋”,只是一种装饰。例如李贺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只是一闪简短的想象。至于《古诗十九首》中所说“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简直是讽刺了。

出自余光中老师《翻译乃大道》

我个人感想—

以下根据我个人多年来形成的世界观得出的想法:

西方最开始的神实际上是远古时期原始人为分配食物或者是别的物品而想象出的神,而希腊文化,虽然成格局的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神,但宙斯一家的神的故事,真真是不堪入眼,大抵是那时的西方人更注重身体体验,而不仔细研究(真正用理论的方法、用哲学的方法去研究)西方神话,根本看不懂它背后的意义,显然普通的西方人也根本看不出他们的神话背后的意义。

而我们中国古典文化,从远古歌谣到《楚辞》的浪漫主义,到神话传说,都是向着个人的社会的。常见的都是人间的文学,人间的历史,那时的诗人和散文家常常以生活为主题,中国式的悲剧喜剧大有诗人表现:“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种莫可奈何的虚无之感,真真正正的体现着古代文人墨客庞大的思想世界,强烈的感情世界。

樱时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序十七,本文标题:中西神话与文学,为什么中西文学都起源于神话,本文地址:https://www.brorn.com/gushi/9551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